读经里的先难后易与先易后难

善问者 读经原理 52

其实,理解就是多级判断和分析的结果,好的分析来自好的判断,好的判断一定来自好的系统知识,好的系统知识,是需要你输入、储存的 。这是个基础!

回复

共3条回复 我来回复
  • 王财贵的头像
    王财贵
    王财贵,字季谦,祖籍福建,1949年生于台湾。文礼书院院长,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,当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,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,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。继承并传续阳明“心学”,提出“格物致知”新解。以一元带动多元, 提出“全盘化西”。以孔孟理想、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,以高度的智慧,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,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。
    评论

    此论窥见学问本色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善问者的头像
    善问者
    舜其大知也与。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
    评论

    我记得有句话,叫“先难后易易,先易后难难”西方选了后者,所以有了循序渐进。大家注意了:对于记忆来说,没有难与易之分,只有多与少之分,对理解,是有难易之分的。’基于此而言,我不知道循序渐进怎么会用在读经里了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王财贵的头像
    王财贵
    王财贵,字季谦,祖籍福建,1949年生于台湾。文礼书院院长,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,当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,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,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。继承并传续阳明“心学”,提出“格物致知”新解。以一元带动多元, 提出“全盘化西”。以孔孟理想、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,以高度的智慧,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,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。
    评论

    “先难后易,先易后难”之谚,应有分说:

    一,对于记忆,其教材深度应先难后易,因为若不求理解,则无所谓难易。而所谓难者,是有深度者,可开发者。记下来了,可资一生受用。愈成长愈理解,所谓“先难后易,易”。如果能记的时候,只记些简易的东西,则一时虽似容易学,到后来一无用处,要学难的,已经来不及了,所谓“先易后难,难。”

    二,对于理解,则必“先易后难”,此乃人类之命运。(若上帝,则一眼看尽,一时澈底理解,无所谓难易)而理解是步步深入永无止境的,当然愈来愈难。但此种难易,不能与记忆的难易相提并论,即:不能说:理解也要先从难的来,让它“先难后易”。

    2008/11/30 11:46am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搜索一个关键词,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……
(点击底部菜单【本站搜索】即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