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经就是万能的

善问者 读经原理 38

木木:

     Kevin,老林想说:读经就是万能的

     以现代中外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参考系,读经教育就是万能的。把“读诵”和“经典”分成两部分,读诵是万能的,经典也是万能的,如果孩子尚小,就老实大量及早读经,它涵盖一切,集智慧的含量、识字、锻炼记忆力为一体,在百遍千遍的重复中,把经典智慧的重量注入心田,可以充实到一切教育实践中,这些智慧的力量经过人生经历的加工、整理,一生受用无穷,如果能保证读到小学毕业,到了初中,学什么都不成问题,这还不算“万能”吗?还有哪一种教育会比此更经济?正象教授说的,这真的是教育的经济学,太划算了。如果要求读了经典就变成超人,是否是无理取闹?为什么对读经教育要求如此苛刻?如果孩子已经大了,就象我一样,小小地变通一下,自从看了教授的讲演盘片后,我指导儿子无论学什么都用读诵的方法,尤其是预习和自学的内容,一定用读诵的方法,考试有用以后没用的东西,遍数少点,能懂即过,终生有用的东西,遍数多点,过一阵再重复,儿子没参加任何课外班,全部课程都用读诵的方法预习和自学,这样上课的时候效率很高,学习相对轻松,学习成绩很好,多遍读诵是以简御繁、四两拨千斤的方法,再加上儿子背过《论语》,智慧开了,领悟力强,自己就会灵活运用此法,我变成了省心省力的妈妈,我都不能想象,如果孩子从小就背下20万字的经典,该会多厉害。 

     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,今年16岁半,我儿子差不多是所有教育的实验者,因为我是特别负责任的妈妈,重视教育,看过市面上所有流行教育书:哈佛女孩、男孩、小子、剑桥某孩、某大某孩、素质教育在美国、家庭教育在美国、成长1+1等等,反正我有时间的话,基本上是泡在书店里看这些书,在未看王教授的讲演碟以前,感觉最受益的一本书是武汉大学冯德全教授的《零岁方案》,《零岁方案》这套书让我认识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,我知道了不能以大人的成见障碍小孩,小孩对字的简单复杂是分不清的,小孩认字认的是图案,可以大胆地教小孩认任何字,所以在儿子上学前,认了1000左右个字,并且我还专门训练过儿子的记忆力、耐力等,活得挺累,其中的辛苦就不细说了。

     有一天无意中看到王教授的讲演,感觉到其中的每句话都是我要的,都是给我说的,当时,我也没考虑儿子已经过了13岁了,是教授所说“没救了”那种,当下,让儿子看了两遍碟,儿子领悟的比我还好,细节我不说了,反正是20天就背下了一本《论语》,以后的每一天,我把《论语》CD当成清晨的叫醒音乐,他俩要准备中考,以后再也没有时间背诵了,所以我自己倒是往下背了《老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,现在正在背诵《诗经》,已经背过了154首,这一阵子工作忙,没读,总觉得缺了点什么。这个过程我不细说了。

     儿子上高中后,可能是已经经过两年的“反刍”酝酿,加上我也背过,我们在一起经常谈论,早晨每天也能听10几分钟,现在已经看出《论语》的威力了,儿子很懂事,很厚重,不象现在大环境中孩子的那种做秀、缺乏真诚感,但也不愚,相反,会学习,稳重,能玩能学,虽然也不爱上学,却能克制自己,小学时本来特别爱玩电脑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电脑不玩了,电视也不看了,我说得是真话,一点夸大都没有,我变成了特别省心省力的妈妈,这一年来,我没再管过儿子,他俩自主学习,我只是做家务,回家后可以一句话不用说,晚饭后我和老公出去遛,回来后就睡觉,儿子几点钟睡我都不知道。儿子的成绩前两次一个在年级前10名,一个在年级前100名,都是班级的第一名,他们学校一个年级共有2000左右名学生,每年上北大清华的也有100名左右。我说这些,一点炫耀的成分也没有,本来是想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再写,现在想,还有两年,这两年,说不定会让一些父母生起信心。

     有一段小插曲,挺有意思的,儿子中考成绩不理想,老公说:“《论语》不是万能的。”我也没敢吱声,上了高中后,看到儿子巨大变化,连那么固执的老公,也不得不承认《论语》的作用,还跟我说,让他俩周日背诵《老子》吧,可惜儿子功课太忙,加上青春期,已经不听我们的了。

     这几年,我闲遐的时候,都在看王教授的盘片,感悟良多,愿意与所有的父母共享。

     我把“读诵”和“经典”分成两部分,读诵是万能的,经典也是万能的,如果孩子尚小,就老实大量及早读经,它涵盖一切,集智慧的含量、识字、锻炼记忆力为一体,在百遍千遍的重复中,把经典智慧的重量注入心田,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法:多遍诵读,它可以充实到一切教育实践中,这些智慧的力量经过人生经历的加工、整理,一生受用无穷,如果能保证读到小学毕业,到了初中,我想,学什么都不成问题,这还不算“万能”吗?还有哪一种教育会比此更经济?正象教授说的,这真的是教育的经济学。太划算了。如果孩子已经大了,就象我一样,用“读诵”的的方法,用部分的“经典”,当然,第一本最好是《论语》,我儿子用读诵的方法自学了高中数理化课程,仅用了40天,没有参加任何课外班,还有时间锻炼,虽然没有在课外班学的好,但是儿子自学能力极强,愿意思考,理科比文科学的好。我不知道剩下的两年孩子会怎样,但我再也不闹心了。

     这是一种涵盖所有教育方法的方法,这真的是教育的经济学,太经济了,认字、读诵、智慧的内容一块完成,同时又把记忆力锻炼出来,看似简单,其实是最高明的方法,以简御繁、四两拨千斤,把最好的内容,最有智慧含量的经书,在最恰当的时间毫不费力地灌进孩子的心灵中,加重孩子心灵的份量,这么好的事情,家长得有多大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遇到,“莫把容易得,当成等闲看”。我都恨不得再活一回。

     几年来,我按照王教授的读经真言,尽量每天读诵,虽然量很小,但所得到的益处很大,我不要求自己读太多,毕竟年龄大了,只要读得幸福、读得心静就可以了。

以上是这两年的体会,也不能完全表达清楚,希望对年轻的父母有所贡献。

回复

共7条回复 我来回复
  • 好学者的头像
    好学者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  评论

    xia:

    讲的好啊 我们更有信心了 我们的四个孩子 才4-8岁 是他们的黄金期

    我们一定珍惜

    谢谢

    本谦学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好学者的头像
    好学者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  评论

    kevin:

    这篇文章,我早就想回。可是一直不知道怎样回。

    我们所说的不是万能,和是万能,不是在一个领域里。

    读经是万能的,是针对儿童教育来说。读经的功效和今后的作用,它是万能的。

    读经不是万能的,也是针对各个方面。比如有人提出,读经社会风气就好了吗?这个我不敢保证。严嵩和他儿子都是读经长大的,祸国殃民也是他们。读经能出人才,也能出大坏蛋。

    而且读经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。如果读完经,学习就停止了,那么读经教育的作用还不大。(当然,这是极端)读完经,孩子还继续深造,比如:学习物理学、化学,音乐,这些都是后期的教育。读经对这些学习都有绝对的帮助,但是这些科目的学习不是读经。所以,我提出读经不是万能的。

    那么不是万能的不等于不重要。就好像金钱不是万能的,可是没有钱就是万万不能的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好学者的头像
    好学者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  评论

    玄茵:

    木木老师,你好:

    感谢你拿出自己的家庭读经教育经验与大家分享。同道有一点不明白,用诵读方法自学数理化,且只用40天时间,是如何做到的?难到诵读可以代替定理、公式的理解,诵读可以代替实验的推导,诵读可以代替习题的训练?还请详加介绍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好学者的头像
    好学者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  评论

    如是:

     

    下面引用由玄茵在 2008/06/25 08:40pm 发表的内容:

    同道有一点不明白,用诵读方法自学数理化,且只用40天时间,是如何做到的?难到诵读可以代替定理、公式的理解,诵读可以代替实验的推导,诵读可以代替习题的训练?还请详加介绍。

     

    亲爱的朋友,要知道,爱因斯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模仿得来的,人家是天才。哪怕没读经,爱因斯坦还是爱因斯坦,假如读了经呢?

   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,让我们设想一下爱因斯坦如果读了经,会是怎样的成就啊。。。 。。。估计相对论会演变出绝对论,量子力学体系的创建和完善会提早30年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好学者的头像
    好学者
   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    评论

    虚室生白:

    下面引用由玄茵在 2008/06/25 08:40pm 发表的内容:

    难到诵读可以代替定理、公式的理解,诵读可以代替实验的推导,诵读可以代替习题的训练?

    个人认为,这不是机械式地技术性地”代替”的问题,根本上,是因为。生命是活的,她会自我转化运作的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善问者的头像
    善问者
    舜其大知也与。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
    评论

    木木:

    回玄茵:

    我是这样做的:

    在没上高中前,把高中数理化书全部买回来,买三套,并且把答案买回来,儿子休学两个月,早晨起来锻炼、吃饭后,就开始读,两个儿子一人一本,我一本,我也看着书,儿子一人读一页,读到例题,就把答案挡上,自己做,实在做不出来,再看答案,看懂即可,实在看不懂,多读几遍,就看懂了。遇到公式、定理,立刻背几遍,就象读经似的硬背,不用懂,其实背几遍自然就懂了,实在不懂,到课后习题的时候,也可以弄懂,到做课后习题的时候,我也没让儿子写太多的过程,就在书上空的边上,写步骤,我也不检查,也不会,我拿答案,他俩做一道,分别亮答案,不能告诉对方,我看一下,对了就过去,不对,重做,实在不对,看答案,多看几遍答案,就会了。在儿子做习题的时候,我就开始准备中午饭,等他俩学到上午11多的时候,休息一会儿,饭也做好了,下午也是这样,晚饭后,儿子不再学数理化了,休息锻炼或看书,我就不管了,我把第二天的饭菜想好准备好,这就是学高中数理化的全部过程,不知说清楚了没有。这样整体学过以后,孩子对整个高中数理化的理解是全面的,虽然有些地方可能理解的不对,这不可怕,上课自然就弄会了,而且上课效率高,因为等于预习了一遍,但是这样学的效果可能赶不上在外面上课外辅导班的,但是却养成了自学、思考的习惯。到现在看,儿子自学能力很强。重要的是,我们不要和别人比,不要有太多的虚荣心,尽人事,听天命。

    至关重要的一点,要在至少100遍读诵《论语》以后,如果能把经典背过20万字以后,再这样学习,效果一定会比我儿子强百倍,经典是开启智慧的,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刍,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。

    写到这里,想起佛家一句话:“佛以一音而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”,王教授以读经而遍洒甘露,我们做我们有能力做到的,但是一定不能本末倒置,经典是至关重要的,如果孩子小,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读诵经典,用一点点的时间读其它的,而且读经典在先,重复很长时间以后再读其它的完全来得及,我之所以才让儿子读了一本《论语》,是因为不得以,原打算让儿子休学九个月的,在中考前三个月上学,可是在强大的压力下,没能行,我想,这也是儿子的命,我尽了最大的力了。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  • 王财贵的头像
    王财贵
    王财贵,字季谦,祖籍福建,1949年生于台湾。文礼书院院长,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,当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,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,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。继承并传续阳明“心学”,提出“格物致知”新解。以一元带动多元, 提出“全盘化西”。以孔孟理想、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,以高度的智慧,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,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。
    评论

    木木对读经教育

    真是融会贯通而得运用之妙了。

     

    佛以一音演说法,

    众生随类各得解;

    如是所见或如是,

    虚室到时当生白!

    2008/06/26 09:11am

    1个月前 0条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搜索一个关键词,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……
(点击底部菜单【本站搜索】即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