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经文读音的问题

善问者 教材/读音 140

请问老师:选用读本是否对小朋友在读诵经典时比较顺畅,对批注时也不会偏离本文原意,小弟选用的读本是王博士编订的,但也有不同版本的读本如何因应?

请问中庸的第十三章“丘”字要读何音,“慥慥尔”要读何音?“丘未能一焉”如何解释

“君子胡不慥慥尔”如何解释?谢谢!

回复

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
  • 王财贵的头像
    王财贵
    王财贵,字季谦,祖籍福建,1949年生于台湾。文礼书院院长,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,当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,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,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。继承并传续阳明“心学”,提出“格物致知”新解。以一元带动多元, 提出“全盘化西”。以孔孟理想、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,以高度的智慧,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,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。
    评论

    有关经文读音的问题,十余年来,已经屡次有问而答了,请在本网和华山书院网覆看。但为了您的热心,今日仍再答一次:

    一,首先,要记住。熟读整篇整本是重要的,一两个字的是非,是不重要的。

    二,读音之所以不同,理由有二:一者皆有所本,皆可。二者,注音注错了。

    三,如遇皆可者,则请择一而从之即可。譬如我的版本中,有些字注“读音”,而非“语音”。如:白日之白,黑山之黑,绿叶之绿,斜阳之斜。这都好玩,让儿童识些古音,将来心灵会比较活泼。有人怀疑,这样读法,与学校“语音”不同,会不会让孩子产生混淆?以我的经验,十几年来,这种情形并不严重,严重都是父母老师在还没有实践读经教学以前,自行想象出来的。

    四,在编书时,编者都会尽量小心以免错字错音。但校对再精,错误实在在所难免。以我自己所编的读本,大概有万分之一或二的错误率。所以如果自己能指出错误,或能用其它版本校正最好,亦请通知我再版时改正。但如没有其它版本参照,或有版本而自己也不能判断是非,则照自己所用的目前版本即可。如果真是读错了,万分之一二,不碍事的。等到这个人有学问以后,就会自我改正了。但如果没有学问,错与不错,皆错到底。千万不可在读音上太过讲求,以免因小失大。

    五,“丘”字之读法,我在每本书的“出版说明”中都交待了:在“群经”中,如遇孔子之名,则避讳读为“某”,以示尊重圣人之意。但如不是孔子之名,则亦只读如“秋”,如“左丘明”读为“佐秋名”而不读“佐某名”。但,在诗词中,如唐诗李白“庐山谣”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,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”中之“丘”字,亦读“秋”声。因为一来诗词只是游戏之作,不必当真,二来照顾其押韵也。当然,如您要把孔丘读为“恐秋”之音,亦可以。但我编书时另有苦心,幸勿见怪也。

    六,“丘未能一焉”之义,本甚明白。即孔子自谦未能做好以下所列的四项君子之行。

    七,有关“慥慥”之音义,说文无此字,集韵收有此字。解为“言行相顾貌”,郑玄注礼记“君子胡不慥悎”,解为“守实言行相应之貌”,朱子四书集注剪为“笃实貌”,恐怕都是依照中庸此句作解而已。广雅此字解作:“蹙急也,迫也。”则慥慥意为“汲汲”,言其勤勉不敢怠忽也。以此观之,则“慥慥”似有“笃实相应”,以及“汲汲勤勉”两义。今就“形声必兼会意”的原则考察之,则“造”字有“至,就”之意,以“造”为声,则“慥慥”,当有“心中想要达到而两相成就”的意思。想要达到的态度,是“勤奋不已”,而达到的成就是“言行相顾”。这两个意思,本来也是相通的。所以一个读音,两解均可。如有人必欲分前后两义,而在此句,特别读如“糙米”的“糙糙”音,我也不反对。总之,您用我的版本,读如“造造”并不一定就错,而读“糙糙”的人,也可以。请您自选吧!

    八,谢谢您的精察。但,一定要记住:多读多背比较重要,不可因为任何理由而放弃。

    6个月前 0条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搜索一个关键词,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……
(点击底部菜单【本站搜索】即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