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业余读经5年,但不愿与众不同“在家自学”,如何是好?
王教授您好: 从听您的读经理念开始,即身体力行,至今五年有余,吾家二子亦蒙受其利,读完您出版之论语。老子。。。。目前读易经,在校品学兼优,学期总成绩为全班之冠,被老师评为:不用大人烦恼的小孩,将来定能成就非凡。 吾忧的是:学校没推广,老师不认同,每学期换老师都必和老师沟通一番,开辟[读经时间]亲自带读,有点孤掌难鸣,想多一点时间在家读经,小孩却不愿与人不一样,更不用说[在家自学]了!如何是好呢?
-
我也有完全相同的境遇,只是老师不反对亦不积极,只有靠自己了!
1个月前 -
一,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您的这个问题,是天下许多人共同的。──只要真认识读经理念的人,在此广大的社会以及长久的文化环境下,总是会有这些疑难的。有人会说:是因为读经不合时宜。我反而以为:时宜不合读经──读经,尤其是在家自学,我总是告诉大家:那是十年以后才会被大众接受的事。所以,谁先做,谁就得了风气之先。
二, 有人说:孩子有多少福气,才能读多少经。我则以为:能读多少经,就代表他有多少福气。──如果一个天生福薄的孩子,我们人间是可以给他造福的,而最重要的造福来源,则是父母。──即给他教育,给他最适性最有益的教育,即读经教育!(或许您能想到其它种教育来代替,只是目前我还想不到。)
三, 比起其它家的孩子,您的孩子算是大有福份了。──因为您的坚持,他已经读了五年,您的孩子将会一辈子感恩的。这是您给他的最好的祝福了。
四, 孩子有同侪的需求,这是很正常的(虽然这不是人生唯一的需求,甚至也不是人生最要紧的需求)。为了让您的孩子在学校就自然能读经,我们需要影响国家教育政策。但政策之大幅改变是遥遥无期的。──除非吾人很努力,吾人的力量大到很快可以撼动政府,要不然,就要默默地从现在以大量读经来培养大人才,二三十年之后,所谓政府,不就是读经的人的了?
五, 在目前,您只好尽量倡导。您的环境愈多人支持,您的孩子就愈不会孤单。您既然有心在学校教读经,理应多费点神,模仿现在的读经学园方式,先向孩子的朋友的家长倡导读经自学理念,有了三五个同道,孩子就可以和三五好友一起学习,其乐或许将胜于去学校了。(只是家长必需花钱请教师,这对某些人来说,是比较困难的。)
六, 有些家长善与孩子沟通,让孩子知道上学固然快乐,在家自学,不管一个人还是一群人,也一样快乐。
七, 有些孩子一时无法适应,就三天在家两天上学。或四天半在家,半天上学,当成过度。
八, 有些家长则不考虑那么多,一话不说,把定主意。半强迫的硬是把孩子从学校彻回来。──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不合情理,会造成孩子的不快乐。但什么是真正的情理?什么是孩子真正的快乐,谁知道呢?这不但是家长很难知道的,连孩子本身也是很难知道的。如果凭着孩子眼前一时的判断,会不会是正确的──凡事不实验,怎么知道呢?而且不经过一段时间,怎么知道呢?近年来,所有在家读经自学的孩子,有百分之八九十都喜欢自学甚于上学。──这可以询问所有自学班。
九, 教育是百年大计,您也不必太勉强。只是如您的孩子终究还是没有在家自学,我为您的孩子感到有些可惜,所以多说了一些话。──好像证严法师曾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:凡事可以等,只有孝顺父母和教育子女是不能等的。因为父母很快就要老去,而小孩很快就要长大。──我十几年前,因为不够积极,没有下定决心让我的孩子在家读经(当时整个社会情况较为严峻),现在,我们父子俩,一想到,便后悔,但已莫及了。
十, 附一则庄子齐物论的寓言:“丽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,晋国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,及其至于王所,与王同筐床,食刍豢,而后悔其泣也。”──随着时机的变化,对事情之观感,往往有大不然者。您的孩子读了不少经典了,可以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了。(2004/02/15)
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