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旨
本教学实验计划,系应社会诸多家长及教师之需求,依据1993年6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之“小学课程标准”之目标,配合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“人文教养之增进”“阅读习惯之养成”及“书香社会之营造”诸理念,在“教学减压”的要求下,真正落实“全人教育”之成效而设计。
协助各有意愿之小学,实施一种“以‘读经教学’为核心,从语文教育的改良出发,进而协助其他科目的教学,达到‘轻轻松松育人育才,确确实实成人成材’之教育理想”的实验观察。其实验成果,将提供作为国家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之参考。
二、缘起
本计划草拟人王财贵,在台湾、大陆及海外推广此种读经教学模式已有16年之久,由家庭到小区,而后进入学校。有相当多的小学、幼儿园,或全校或部分班级采取此种模式作为补充教学。估计台湾全省随时保持有150万名儿童或多或少地接受读经教育,大陆则已超过5000万。在如此广大而长久的推广之中,凡施行此种教育者,其教师及家长皆发现有明显的教学成效,尤其对于“文化教育”、“品德教育”之成效给予高度之肯定(可参考以读经教育为主题的硕士、博士论文)。因为教育乃国家大计,故期盼能将读经课程纳入体制之内。在读经教育尚未成为体制之前,至少能让有意愿的一省一县,或一市一乡,或一校,或一班,将读经作为补充教育。本计划即依学校班级的“补充教育”而设计。
三、教学基本理念
本实验教学之观念,立基于对教育的“全面性”及“本质性”之思考与追求,希望能透过对人性的整体了解与照顾,找到简单易行而成效深远的教育方法,多方向地提升人民人格及知识素质,让人人“性情端正,才华洋溢”,以面对世界、面对未来。其细目如下:
1.首先认定民族文化本位和各民族文化的兼容性,提出“全盘化西论”:
亦即认为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成就,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遗产,凡是有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应对之尊重,尽心学习,求其存续,并且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融会贯通,可以互相成全。每一民族最少应尽自我文化的传承之责,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命的深度,才足以进一步谈吸收与开创新一代的文化。所以中国人此时应效法古人吸收印度文化的气魄,全盘“化西”。“化西”,不同于“西化”。“西化”是忘了自己,把自己变成西方;“化西”是健全自己,并通过自己的努力,把西方“消化”进来,充实自我的生命内蕴。“西化”,只是不负责任地奴性地依附,“化西”是自我做主地勇敢地承担。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互利的追求上,以造福民族后世,并贡献于全人类。
2.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:
“经典”之所以为“经典”,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,超时空。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,还是要吸收外来文化,其简捷的径路,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,去汲取其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。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,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、唐诗宋词,流传久远,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,读中国经典,当有助于开拓一个人的心胸志趣,培养一个人敦厚好学的精神。此外,中国人若想深入了解西方文化,最好也要从西方经典作品之研读入手。
3.认定文言与白话的兼容性,而且认定文言文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:
“文言”本来就是从“白话”中提炼出来的,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话文的基础。过去乃至近代之文章家、思想家,如胡适、徐志摩、鲁迅、老舍、钱钟书、沈从文诸名家,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,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,才造成白话之功底,所以白话文不应与文言文形成对立。何况举凡经、史、子、集,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文献,几乎都是文言文。如果不能读文言文,就几乎等于不能读中国书。而不能读中国书,几乎等于不能了解中国文化。
近代以来的中国人,老、中、青三代,经过偏重白话文的教育,结果普遍欠缺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,己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断层。所以恢复人民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,是民族自我寻根的第一步。而要增长文言之能力,经典正是最佳的教材,因为“经典”本身就是最纯正的文言文范本。除此之外,“经典”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,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,因此,读经教育将同时具有提高语文能力、培育人文教养、契接民族智慧的三种功能。
4.认定文言文之易教易学性:
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“如何学得语文”的详细过程,犹未完全明白,但人类一直都是从一出生开始,就很自然而方便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。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,心理学家特称之为“语言天赋”。而这种“天赋”能力,以婴儿最为强大,随年龄之增长而递减,至13岁则几乎丧失这种“天赋”,若要提高语文能力,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。
依照客观的经验,吾人皆知:有关“语”的部分,大体而言,任何母语,在3岁之内即可学会;如有适当环境,6岁之内甚至可以学会多种语言。而有关“文”的部分,包括文字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,亦应在3至13岁之间,可以奠定一生的根基。0岁至13岁,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“关键期”。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的适当时机,高度的语文能力,是可以很自然而容易培养出来的。有关语文的学习,最重要的法则是多接触多熟习。在大量长久的接触中,自然培养出语文的亲和力与敏感度。中国人学习中国的文言文,本是很容易的。千古如斯,无劳举证。
5.认定儿童时期是读经最适当的时期:
如上所言,因为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,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。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含义丰富的“经典”之作,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酝酿及人格智慧的陶育,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。因此,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,体制外的零星的读经教育,也是以儿童为主的。据大略之估计,当前海内外,已有数干万儿童接受读经教有,成效之良好,往出乎实长及老师之意料。
6.认定儿童读经教育教法的简易可行性:
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,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,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方式是“只求熟读,不必求懂”。老师只是依文句,教他“读”;而儿童也只是“跟着读”、“反复读”。这样,老师便很容易“教”,儿童也很容易“学”。而且教的人、学的人,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,有所长进,所谓“教学相长”,莫此为甚。
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,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,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。幼童时的心智特色,是善于运用直觉、记忆,而不善于思辨、理解,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,酝酿日久,待其长大,人生经验逐渐丰富,理解力自然成熟时,即可触类旁通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
儿童本是乐于念诵、乐于反复的,尤其是团体的朗诵,抑扬顿挫,朗朗书声,与唱儿歌无异,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。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,会背诵时,更是乐此不疲。若常加复习,至于终身不忘,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。
今日一般成人每觉文言难读、经典难解,其实并非文言经典之难,乃因自小不曾接触之故,所以为了不让下一代将来有“难懂”之叹,理应自现在起让他读经。
7.认定读经的“潜能开发”功效:
从教学方试上看,反复诵读,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,反复而熟习,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。而专注力与记忆力,是一切学习的基础。此外,从教学内容上看,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,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,但儿童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,其可解处,固可以立速溶入生活之中,其不可解处,也会在默默中主动寻求理解(语文学习的“冒险理论”),是活络其头脑的最佳训练(只要不强求其理解,艰难的教材便不会造成学习压力,反而可以成为使其心智更上一层的无形助力,即一般所谓“右脑开发”。但如果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可解的白话文,便缺少了这一深层长进的效能)。
高程度的语文学习,不仅使语文能力立即提升,且其影响所及,将带动心智之全体发育。在短期之内(约一至二个月),即可发现,儿童各种学习能力,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,也都跟着增长起来,令人有“忽然聪明起来”的感觉,以至于教师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,即可让儿童取得超越一般功课的成果。所以,纵使学校课业不曾减少,而儿童的学习压力,亦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。
所谓“潜能开发”,于读经教育中最易证实。对于“课业减压”,实施读经教育,是真正无害的减压良方。
8.认定读经的“品德化育”功能:
教育学家都知道,所谓“道德”、“品行”、“性情”、“气质”等等重要的人格因素,原是很难“教”的,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。这种有关“德性”的成长,是在一种“陶冶”、“熏习”或者“耳濡目染”、“潜移默化”中培养出来的。当然,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,现身来做“身教”。不过,一般的家长老师,是不足以完全担当这种重任的。读经教育的教材中,往往是美心美文、嘉言懿行,及早让儿童朗朗上口,于心,等于“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”,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重陶教育。
9.认定读经教育观念的可拓展性:
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,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,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他邻近相关的教学项目,而与之相辅相成。其最明显者,有以下六项:
(1)音乐读经:
即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,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;以和谐的旋律,陶冶儿童优雅的性情。
(2)美术读经:
即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、雕塑、建筑、风景等图片,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鉴赏能力。
(3)外语读经、外文读经:
外语外文的学习,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,但对广大的人民来说,这只是奢望。吾人既知儿童时期听力好、模仿力强、记忆力强,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,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,即:建议儿童(最好自婴儿开始),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(经典性著作),反反复复,及至于熟记背诵,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,让一大部分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,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。譬如英语英文之学程,既是国家教育政策,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,熟背英文经典短文,是不花大钱、不需老师(视听媒体教学)、极简便而有效之教育。
依照近年零星实验成果,儿童每天用一二十分钟,不过三两年,将于无压力之情况下,熟读千句英语句型,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,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,已然奠立一生之基础(纵使现在不是很懂,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,长大之后,遇弱则弱,遇强则强)。
至于世界上其他语文之学习,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,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,不可胜用。而且以“熟习经典”之方式教育,其所吸收者,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,于人类文明之对话,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。
(4)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:
读经时之大量文字接触,识字量之增加,是读经教育最浅显立见的功效(尤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)。识字量之增加,即可鼓励提早阅读,让儿童提早养成自学的习惯。
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,因参用了读经观念,所以教学简易而功效良好。亦即“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,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”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该是“不管懂不懂,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,多读了,自然会懂”;而不是“只读一本,就要懂得透彻,然后再读一本”。前者是顺应儿童天性,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,读得多就懂得多;后者是残害儿童天性,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,读得少,懂得的也不多,甚至于厌恶读书,一生不懂。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,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,愈读愈快,愈懂愈多,手不释卷,乐在其中。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0本以上。
不需家长特意考问,不需老师辛苦批改。家长老师只要无限量地提供介绍书籍,经过两三年,儿童之知识量将远远超过家长及老师,一生的知见才华,遂由此获得,读书好学习惯,遂由此养诚。
(5)数理读经:
即尽量让儿童自修数学及自然科学课程。当前体制中的数理科目,都是按年级排定进度授课,而儿童之程度不一,学习力较强的儿童往往被功课所限,不能施展其才华,学习力较弱的儿童又跟不上进度,产生挫败的心理,将影响终身。经过大量读经及大量阅读之后,全体儿童之理解力与思考力及学习能力皆大为增强,故可以鼓励儿童自行学习数学及科学课程,并鼓励儿童互相讨论,互相教学,老师只从旁辅导,让学生及早养成一生自主学习的习惯。(参考本书第二章第三节“数理读经构想”)
(6)母语教育:(适用于台湾及其他方言地区)
近100年的普通话之推行,非常成功,已使全国交流无阻。但有若干富含文化意义的方言,也随着没落,未尝不是一件憾事。如台湾之方言,已不绝如缕。台湾当前将方言纳入体制课程,极力抢救。但方言之教材与教法,稍嫌偏重“讲语”,而忽略“读文”。若长此以往,百姓只能日常交谈,不能引经据典,则“方言”的文化功能必大为减低。于今若想恢复方言旧观,须“语音”与“文音”两种教学双管齐下。“语音”重在日常听习,“文音”则重在熟诵成篇,随时备用。如“方言文音”(包括闽南语、客家语等)以读经的方式教学,方法简单,成效显著,最容易提升方言的文化程度。
以上第三项“外语、外文读经”及第四项“阅读教学”属必要之配套。其余各项只是建议。皆视各校情况,自行决定,不列入实验成果考察范围(当然,如一起实施,并不增多教学负荷,而教学总体成效将有相辅相成之效)。
四、实验规模
1.全校性实验:由校长及全校教师决定,作为本校教学特色。
2.班级性实验:有意愿实验教学之老师,宣导家长之同意,在班级施行之。
五、实验工作细则
1.行政组织:维持正常,不须任何改变(实验成功后,方便模式转移)。
2.教师资格:维持正常,不须任何调动,亦不需特别长期训练。只需看本书或参加一次讲习,即可胜任“读经教师”之职。
3.其他课程调配:排课尽量维持正常(实验儿童不废正常功课)。
4.教材需求:除正常课本外,只需另备“读经教本”,如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老子》、唐诗、英文经典读本等。
5.教学方法:
(1)中文读经方面,教学法只有一句话:“小朋友,跟我念。”
(2)外文读经方面,教学法只有一句话:“小朋友,跟它(视听设备)念。”
以上两种读经之教法之重点是:只是让几童多听多念。带念一遍、再一遍,然后鼓励全班齐念、分组念、个别念、接龙念、默念……想方法让学生多听多念。念至熟习乃至会背,即达教育目的。
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:只需多念熟背,不需着意讲解。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,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(苏东坡所谓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”)。
(3)阅读指导方面,学校或家庭多准备各类图书,鼓励儿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。每读一本,自己加以记录,记录的条目只要是:书名,作者,出版社及页数(小三以下,超过80页可算两本,小四以上,超过150页可算两本。每本读两次或三次,即算两本或三本)。不必规定写心得报告。
六、教学时间
第一学期,每一上课日,在校教学时间约50分钟(上半日课时酌减),家庭作业约15分钟。
第二学期,每一上课日,在校教学时间约100分钟(上半日课时酌减),家庭作业约15分钟(此时加入英文读经,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时间比例为二比一)。
第三学期以后,每一上课日,教学时间120分钟以上(上半日课时减),家庭作业约15分钟(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比例为二比一)。
在校教学时间之取得,有两案:
第一案:无须另外排课,利用零碎时间即可。
亦即将读经时间打散,寄托在自习时间及上各种科目时,由老师自由安排抓取。最主要的时间是取自每节上课铃响后5分钟至10分钟。在第二学期之后,每节乃取出20或30分钟,甚至整节课皆变为读经教学(体育课除外)。
第二案:将读经视为一科,排入课程中。若所排节数时间不够,再酌量用上案方式将时间补足。
如果教师自主性、活泼性尚可,建议以第一案为优先。教师之被动性太大则用第二案。
(附注:以上读经时间之需求,似乎超多,有的人或许有“排挤其他功课”的疑虑。实则,读经一至二月之后,潜能开发了,其他功课之学习显得轻易,少量时间教学,即可达到一般水准。一至两学期之后,加上大量阅读,儿童自学能力及知识量大为增加,对学校功课,达到“不须教学,超过程度”的境界。故是否有排挤现象,可以从实验中每次之评量得知,切勿固执成见,在未实验前就贸然判断也。)
七、教学进度
1.读经方面:不须严格规定进度,只划出最低进度,各班负责老师自最低进度以上,自行调整。初期,在每天的进度中,或“听读”或“随读”或“自读”,总计遍数100至150遍为度。一至二月之后,每段以100遍为度。依已有之实验成果,经由如此教学,已有80%以上之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。只要80%的学生通过检测,即可进行新进度。至于其他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,默默中,亦已达成多项教育目的,无需要求人人会背。其最底限之进度如下:
第一学期,初期,每天进度约50字。视儿童吸收能力情况酌量增加,第二个月以后,儿童记忆力明显提升,进度可逐渐增至100字(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)。
第二学期,每天进度(中英文合计)约100至200字(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)。
第三学期以后,每天进度(中英文合计)200字以上(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旧课程之复习)。
2.其他相关功课:一般学校既定课业的教学,除了教学时间缩短外,基本上不变。而与读经相近之科目,有如下的补充之必要:
甲、音乐读经方面:在学校尽量利用广播,播放古典音乐。另鼓励家长在家中多让儿童听古典乐(只鼓励,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)。
乙、美术读经方面:在学校尽量悬挂名画,准备美术图书。另鼓励家长在家中,多让儿童看经典画册(只鼓励,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)。
丙、课外阅读方面:老师每周调查一次阅读数量,每月检查一次阅读书目(以防儿童接触不良书箱成专看低浅书籍)。每周阅读数量以15至20期为标准(小三以下,每册平均10000字,小三上每册平均20000字),调查数量只是鼓励性质,不列入正式成绩。
八、教学评量
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,评量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。其评量采取“每天评量”及“100分主义”结合方式。亦即“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100分”。其方法大约如下:
1、正常评量: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(或几天来的复习情况,由各班负责老师在前一天宣布)。评量时间最好在早上第一堂课,各班负责老师只要用一分钟,亲自考一个儿童,他会背了即算通过,给予100分。此儿童即被指定为当天读经班长。让他利用课间去检试组长、排长(每人大约1分钟,6组只花6分钟),组长、排长再去检试其他组内、排内同学(每组、每排约六七人,每人只花1分钟),完全熟背的人即给他100分。不能通过检测的人,记下名号,交与老师处理。
2.特殊评量:凡通不过组长、排长检测者,由班级负责老师特殊处理。
在一般状况下,念过100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极少,所以不会背大概有两种原因:第一,极端后进生;第二,前一天有特殊事故。此两种原因,都值得同情,故处理方式应极为轻松和气。
吾人的建议是:让他利用课间,拿着书,补念约20或30遍即可(以100个字为例,每一遍约半分钟,30遍不出15分钟。而且看着书念,没有压力,不会造成迫害性的处罚)。补念二三十遍后,不管是否会背,也给他100分(因为经过这样训练,他已有相当进益,不一定全部都要会背。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,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)。
所以凡是读经考试,一定人人100分,可以给儿童极大鼓舞。不好学或成度程差的后进生,都可以由此得到鼓励。重燃学习之热情。
九、预期成果
除了对“课程标准”所列之各项“教学目标”、各项期许,能普遍并落实地达成外,其实际内容依大纲所列之项目预测如下(属知识性者,以量化,其难以量化者,以情意之常态表现相比较):
1.语文能力方面:
(1)拼音能力:至少如正常。
(2)识字量:一、二年级开始读经者,两年内识完六年字量(3000个常用汉字)。三年级以下才开始者,两年后较一般儿童识字量多出30至50个百分点。
(3)写字用字量:比正常稍好(小学读经教育,以识字为先,能写能用其次。而识字既多,学写学用自然较快)。
(4)查字典、词典能力:至少如正常。
(5)背诵诗文量:无论从任何年级开始,平均每天背诵100字,一年以250天计,一年内可背诵2500字,终身受用不尽矣。自一年级读经者,至六年级,背诵量达150000字以上(若以经典部轶说,则可背——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老子》《庄子》内七篇、《唐诗三百首》《易经》《诗经》等书之全文)。其教育效能,无可限量。
(6)阅读量:读经教学一个学期以后,其语文能力明显提升,即可鼓励阅读,而且是广博而大量的阅读。若自一年级开始读经,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阅读,至六年级,每年以500本计,5年可读2500本以上,每本平均20000字,阅读总量可达5000万字以上(此是较保守估计,属中等资质者之效果)。一生学问根基于斯奠立。
(7)作文表达能力:高于一般水平(高出比率可能甚多)。
(8)口语交际能力:高于一般水平。
2.其他教学效果:
(1)对各科能力之保障:第一学期之内如正常水平,一年以后,超过正常程度10个百分点以上(读经教学,首要保证的是国家所规定的各科的均衡发展)。
(2)英语英文能力:读经第二学期开始教读英语英文,两年半后,具备相当于一般高中之总体英语英文能力(包括发音、阅读、理解、热爱程度及发展潜力等,写作能力除外)。
(3)性情品德:性情开朗,自信乐观。气质变化,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,同学之间、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,教师与家长皆可感觉出来。
(4)自学能力:有相当明显的提升,教师与家长皆可感觉出来,乃至于渐渐不需教学,即可自学。
(5)学习态度:明显改善,学习日渐轻松愉快,乐意学习。若有过动儿或行为偏差者,亦可于一至二个月之内有所改善。
(6)创造能力:明显提升。可表现在口语对谈、美术创作、游艺活动、数理理解,甚至体能运动等方面(一般以为只有背诵灌输的教会损伤创造力。造成儿童头脑的僵化。其实这只是种未经证实的刻板印象,须以长期实验观察,重新检验)。
(7)整体学习环境:因为学生品学兼优。管理与教学日渐单纯。教师亦由经典教学中受益,全校各种人事关系与教学气氛皆向于美善。
3.其他社会教育效果:
(1)儿童聪明、达礼,教师和家长省力、放心。
(2)家长可因指导儿童读经,自己多少接触经典,而自我受益。亲子关系因读经教学而更亲密,亲师关系亦获改善。
(3)社区祥和,风气改善。
(附注:以上成效之开列虽为“预期”,然这些“预期”乃是据近几年间,在世界各处体制外的实际教学中,极多案例所得之实际成效所推知而开列,非一时徒然夸大无实之奢望而已。)
十、经费需求
不需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负担任何额外经费。说明如下:
1.读经教本:由学生购置,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以成本价供应。
2.阅读图书:除各学校本有者外,可各校相互流通,或由图书馆借得。
3.教师培训经费:有关行政人员及教师参与培训及讨论会等,视同一般“教师研习会”办理。
(原载《读经通讯》第26期)
【本站推荐】
待更新……
本文作者:王财贵,转载自:《王财贵65文集》第一辑《(新版)读经教育说明手册》。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,请关注本站,或购买正版《王财贵65文集》进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