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教王教授该要求孩子每日写扎记吗?

善问者 阅读作文 13

孩子去年读经会考通过30多段别,也如愿考上数理资优班。但因之前在家自学阶段甚少让他提笔,国中后碰上作文测试让他初尝挫败。尽管进步很快,从3。5级,4。5级乃至5。5级分。但其对作文仍有些畏惧。有些专家认为作文就是多写多练习,建议孩子每日持续写作。有些则持文章必须是有感而发,而非硬挤强掰的想法。我该要求他多写多练习吗?还是顺其自然,水到渠成呢?他现在仍持续读经中,是否要让其开始out put? 

回复

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
  • 王财贵的头像
    王财贵
    王财贵,字季谦,祖籍福建,1949年生于台湾。文礼书院院长,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,当代著名思想家,教育家,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。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,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,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。继承并传续阳明“心学”,提出“格物致知”新解。以一元带动多元, 提出“全盘化西”。以孔孟理想、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,以高度的智慧,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,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。
    评论

    会考通过三十多段,真了不起呀,成才之准备已相当足够了,勉之,勉之!

    人生只有读经是需要把握时机努力求进的,凡读经之外的学问,乃至人品,都是不必急的,或者说都可以因为读经而自然带出来。就如同读经能带出“数理资优”一样,读经与诸种学问看似不相干,其实是大有相干。您的孩子读经既已有成,其它学习请不必太担心了。

    学作文要不要从写札记来练习,这跟阅读要不要写学习单的问题相似。

    本来,理解和表达,是人类的天性,没有一个人会明明能理解而故意不去理解,能表达而故意不去表达的。就如同没有一个孩子明明聪明,却故意把数学学坏的。

    数学之所以学不好,只是因为不聪明;学生不能理解功课,只是因为思辨智能未成熟到那地步。

    孩子本来是喜观阅读的,但在他当前的心智之发展阶段里,或许还没有能力深入理解内容。而他本来也“无所谓”,故本来也“无所畏”,如果没有外力摧残,他还是会呆呆的喜滋滋地读下去,终于愈读愈懂,而且成为一辈子手不释卷见识不凡的学者。只不过因为家长和老师的无知和残暴,偏偏要求孩子当下就要理解,而且要能全面而深入的理解,还要写出“学习心得”,所以打击了他的学习兴致,摧毁了他好奇求知的本能。到最后“厌读”“厌学”,再也提不起读书的热情,终于造就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,虚渡一生,与草木同朽。

    put,“表达”,更是理解之后的事,如果是用文字有理序有文采的表达,那尤其人生中后来又后来的事。

    我常告诫朋友:小孩年纪愈长,就愈有理解力,也愈有表达力。这期间读经愈多,聪明增长愈高,阅读愈多,知识量愈大,理解力随着年龄愈长大愈好。知识多了,理解力强了,便成就了所谓“学问”的这种东西”。当表达力愈来愈好时,会渐渐把肚子里的“学问”依合理合宜的方式表达出来,便是作文。所以我常说:“有了学问,便会作文”,“作文是不必学的,作文是人类的天性。”“到了他从心里想作文的时候,挡都挡不住,这时才有好文章。”

    当然,为了应付社会或学校功课的要求,作文也可以作相当的“训练”,让它“早熟”。

    训练的方法,和训练阅读一样。

    训练孩子阅读的方法,是只管拿书给他读,读了就好,不必问他懂不懂,更不可以要他写学习单。

    训练孩子作文的方法,是只鼓励他写一写,想写什么就写什么,要怎么写就怎么写,不必评论他作得好不好。

    这样就可以培养学者,这样就可以培养作家。

    从没有一个学者,是从学习单走出来的,从没有一个作家,是从作文补习班毕业的。

    俗语有句话说:“爱之适足以害之。”吾于今日学校和社会流行的阅读和作文教育,看到了这种效应。

    1周前 0条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
搜索一个关键词,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……
(点击底部菜单【本站搜索】即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