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教读经而不讲经,日后他们之中是否还会出现胡适、鲁迅这样的人来对中国文化反戈一击?
胡适、鲁迅、陈独秀等人都饱读诗书,但是却成为反传统文化的干将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虽然对四书五经烂熟于胸,但并未真正读通这些经典。理解的偏差同现实相碰撞,所以发出了中国的书上写满了“吃人”两个字这样激愤的言辞。而此种对前贤的误解使近百年来中国文化几乎被斩杀殆尽。我们今日只教孩子们读经而不讲经,日后他们之中是否还会出现胡适、鲁迅这样的人来对中国文化反戈一击?
-
与散木商榷:
1、胡适、鲁迅、陈独秀等人之成为的“干将”,定语是“反传统文化的干将”,是发挥了“干将”的作用,是时代使然,非“并未真正读通这些经典”所致。
2、“吃人”与“中国文化”不可能划等号,尤其无法与精髓之中国文化(经典中蕴藏的智慧)划等号。“吃人”之所以被称为“激愤言词”,是有其恰当的时代特点的。
3、中国文化不具备,甚至远远不具备被反戈一击的条件(甚至有奄奄一息的感觉)。仅存于少数专家、学者头脑中的所谓中国文化算不得中国文化。读几本经典,至多是为之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,离传承文化的要求还很远很远。
4、王财贵教授所言“勿争论”,确有道理,值得深思。当务之急,赶紧读经,莫错过打开这扇窗口的时机。
1个月前 -
散木所忧甚是,南徐之答亦佳。
这是个大问题,要解释起来,可能甚费周章,我在此仅简单提供一点意见,以供参考:
当然读经以后必须开讲,但五四一批人所以反传统,不在无人讲给他们听,(据胡适自传,胡适之母反而是重金要求老师提早给他开讲。)问题是谁来讲,怎么讲,又学生怎么听。
而且,当今最严重的问题是连书都没读,怎么讲?所以还是先读再说。
至于会不会重蹈历史覆辙,又出几个捣乱的人呢?我想,这是不用担心的。--担心也无用的。
总之,处今日之情况,经是不能不读的。
本来,什么时代出什么人物,什么人物造就什么风气,这其中有几许人为,亦有几许天命在。当时饱诗书的人并不少,读圣贤书,有见识的,支持传统的人,其实也还所在多有,中华文化不一定就必须向毁灭的路走。但一来因为清末败坏,又加上义和团的错乱,社会的崇洋,二来因为胡适一帮人挟洋自重,三来当时主政者,从孙中山以下,亦多以洋为重,四来历任教育部长亦多为留洋生,以国家之力首先废除读经,然后推行白话文教育。以上种种机缘相连串,才造成传统文化一面倒的结果。要不然,各个时代,都有百样人。凭几个胡适之,鲁迅,是不一定有那么大的力量的。(当然,从另一个角度说,这些机缘所以连串而生,也有其文化历史发展的相当的必然性。)
所幸人心不死,理性永在。吾人今日所作所为,只是为消解八十余年来的偏激肤浅而做而为。
所以今日做人与教育,都应以平正寛容为心,以纯厚扎实为要。
欲学问之厚实,以读经为本,而读经之推广,以寛平为心。一改五四以来偏激之风,致力培养千万个经纶满腹的可造之才,其中或有几个胡适之也无所畏了。
如此努力数十年,或可以真正出现一辈讲经之儒士,以渐渐平此百年大难。
1个月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