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来书院中的孩子要用哪种礼仪?
品格教育 27
其实写这个帖子经过很长时间的踟蹰。。。。
引见《大礼四拜与三跪九叩,关于行礼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商榷》(文略)
-
中华民族踟蹰已经得很久很久了!自古改朝开国,急务是“议正朔、议服饰、议礼乐”,独独到了“中华民国”,就是不议。奉洋人之正朔,服洋人之服饰,行洋人之礼乐。要求“现代化”是有相当道理的,但总有个交待!辟如,吸收洋人的教育理论与实务,是可以的,但总有个交待,说:“这是好的!这是应该的!”而不是一味地倾倒也,可笑近代堂堂一个中国,竟无人也!
1周前 -
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楼在 2008/09/02 01:57pm 发表的内容:
这不由自主从内心升发的感情,是礼存在的基础。所以礼是一种表达,不是一种禁锢,是一种需要,不是一种束缚,是一种释放,不是一种压抑。
1周前 -
深深一拜,究竟有多深,这是每个人心中的尺度,你的敬意有多大,就决定了礼的深度,这时候礼在人的心里,人是礼的主宰。
如此,所谓“知礼意”也。
1周前 -
下面引用由天涯在小楼在 2008/09/02 01:57pm 发表的内容:
人大的学生搞了三次礼仪活动,每次活动过后总会有些”大人先生”跳出来大声疾呼,莫作秀、莫过头、莫肤浅、莫张扬。
1周前 -
中庸云:“非圣人不敢作礼乐,非天子不敢作礼乐”,议礼之事,非同小可,此实政府之责也。奈何两岸政府不知都剩些什么 人了?
当年朱子亦不甚满意于世俗之礼,有“家礼”之修订。国礼,吾人无力与之,若民间之礼,或许由民间推动,才是如今可行之道,不必太管那些洋奴也。
我也常在想将来书院中的孩子要用那种礼仪?去年孟母堂读经培训,有一位从韩国私塾长大的学者来参加,表演了他们私塾在读论语的朗诵调子,非常好听。我趁机向他请教行礼之法,他作了示范,言是宋代朱子一系所传至今。
1周前